帆书
樊登讲论语:学而

樊登讲论语:学而

主讲人:樊登
4.9
2020.12.12上新

荐语

《论语》是对樊登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樊登讲论语》是樊登的心血之作。它既还原了《论语》本来的意思,又站在应用的角度讲透《论语》,赋予《论语》在今天在这个时代新的生命。《樊登讲论语》结合了当代生活和科学理论,用有趣的案例让你把《论语》用在当下的生活、工作、学习、创业、人际关系中。

你将获得

培养终身成长心态
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快乐

作者简介

樊登
帆书APP创始人
曾就职于中央电视台。出版著作《可复制的领导力》《还烦恼吗》《樊登讲论语》《读懂孩子的心》《陪孩子终身成长》《低风险创业》《成长的觉醒》等。

精彩选段

对个人而言,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
“譬如北辰”,就是能够给大家指明方向。领导稳稳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规划好整体方向,大家就会跟宇宙的星系一样,各安其位地运转。
..........
要想做到反脆弱,我们一定不要活成一个机械体,要让自己活出一个丰满的、生动的人。
..........
生活充满着不确定性,这并不可怕;无论生活好坏,都不接受,那才可悲。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樊登讲论语:学而》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好,今天我要讲一本我自己写的书,叫作《樊登讲论语:学而》。每次讲自己写的书都会特别忐忑,觉得这本书到底值不值得讲给大家听。后来有很多看过这本书的朋友给我鼓励。他说你确实应该讲,不是因为你写的书多重要,而是因为《论语》真的很重要。

《论语》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熟悉和了解的一本著作。它里边的任何一句话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可能一辈子的启发。所以你看这本书这么厚,其实也只写了《论语》的一半。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出一个下半部。这个写的是前十篇的内容,然后下半部大概也有这么厚。所以我在这本书上,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

那今天怎么把这本书能够讲明白呢?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从《论语》的前十篇当中,找出了二十句最能够代表孔子思想的名句。也就是说《论语》不可能全部都背过。但是你如果知道这二十句的意思,背后的故事你掌握了,你就能够抓住关于孔子的核心的价值观和精髓。

我讲《论语》的方法,和过去的人有一些不同。历朝历代都有人讲《论语》,各种人都会写很多关于《论语》的注释的书。我在读了大概300多本书以后,我就发现我再看《论语》,就和过去不一样了。

因为我能够从《论语》的每一句话当中,看到现代的心理学在现代的创业、育儿、亲子,包括家庭人际关系等等的应用,这个过程当中都能够有《论语》的影子。所以我在解释孔子在2500年前所说的每一句《论语》的时候,我用的是今天的科学——心理学,经济学或者社会学的依据,所以会有很多跟我们今天切实相关的这些案例。同时,我是逐字逐句地讲解,就是要保证大家每一句话的每一个词,都能够搞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话,就算是小朋友听了,也可能会让在他学习古文的时候,产生莫大的兴趣。

要从这二三十句篇章当中只找到二十句最精彩的核心的论述,是很难的一件事。我挑来挑去有时候喜欢这一句,舍不得那一句。最终我认为我选的这二十句,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能够代表孔子的核心价值观的东西。

比如说第一句,叫作“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开篇第一句《学而篇》。“学而时习之”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学习了以后,你需要不断地练习。我们总有很多人学东西,学完以后就着急,说怎么还没学会,为什么这个知识对我来讲没有用。因为学了之后还要习,这里边就联系到我们曾经讲过的一本书叫《刻意练习》。你知道了一个东西能做,你也知道了这个中间的过程。

但是它能不能够成为你自身的一种自动的反应?当我们说一个人真正学会了一个东西的时候,他甚至不需要经过大脑里边的系统二的思考,他系统一就已经做了。核心就来自于大量的练习。所以“学而时习之”就是自修,“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共修。然后“修”的目标是什么呢?最后能够达成“人不知而不愠”这样的一个高的境界。孔子对于人知不知道自己还是蛮在意的。所以你看他后边经常提到说,别人不知道你,你该怎么办?

不被人知道的这种痛苦叫(不被)感同身受,从古至今每个人都会有。那我们要想达到“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别人就算不知道我们,我们也不会不高兴,我们也依然可以平静地对待,那你就需要自修和共修一块儿来努力。所以“学而时习之”,我们能够看到《刻意练习》的影子;“有朋自远方来”,我们可以看到《他人的力量》。

你得知道说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能够只借助自己一个人拼命地努力。你需要找到其他人,给你带来刺激,给你带来外在的信息。这样你们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这个叫作第四种人际关系。所以《论语》用这句话,做孔子整个理论的开篇是有道理的。就是告诉我们后边,你要面临的是一个艰苦的求学过程。求学过程光读书,光背过记住这些话是不行的。你需要练习,你还需要跟别人互动。所以自修共修一起,最终我们达成的人格境界——“人不知而不愠”,我能够淡定地处理身边的这种毁誉——这就是我们说学《论语》的目标,这是第一句话,也是我认为《论语》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句。

接下来,我选择第二句话是子贡和孔子的一段对话。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贡有一天就问孔子,一个人贫穷但是不谄媚,富有但是不骄慢,您觉得这个状态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不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你把孔子的回答一对照,你就能够看出来两个人境界的差别了。孔子说可以,但是不如什么呢?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然后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赐是谁呢?赐就是端木赐。端木赐就是子贡的名字。所以这是孔子和子贡的一段对话。大家知道子贡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儒商的代表。所以子贡问孔子的话,说一个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您觉得这种状态怎么样?

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是子贡的“自道”。他觉得你看我就能够做到“富而无骄”,我虽然有钱了。但是我不骄慢。那贫穷的人能够不谄媚,您觉得这种状态,算不算是达到了仁的境界呢?孔子说可以了。这种人算不错,“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也有人会在“乐”后面加个“道”,叫“贫而乐道”,也有的版本里边没有这个“道”。为什么一个人“贫而乐,富而好礼”在孔子看来更好呢?你就能够看出来,这就是梁漱溟先生讲孔子的一个特点,叫作不找。“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里边有一股力量。你得摁着自己,你得经常提醒自己,控制自己,说我不要骄慢,或者我不要谄媚。你其实心中是有一股这种较劲的感觉,这并不是你本质的感受。

而孔子说“贫而乐”,一个人贫穷的时候为什么非得无谄呢?就不会想到有谄没谄这样的事,你就不会想到要谄媚谁这个问题。因为我贫穷的时候,我一样可以很快乐。孔子的快乐不来自于外在的钱,不来自于地位,不来自于说今天有没有赚到足够多的银子。他只要生活着,他就能够感受到快乐。这种感受到快乐的力量是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而不是外部的条件强加于我们的。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孔子传200000086

孔子传

不了解孔子,你会错过什么
播放量2754.85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00000150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人生五堑,曾国藩如何“脱胎换骨”——可复制的自我成长
播放量3038.24万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下)328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下)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用14个词讲透《论语》
播放量482.09万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上)327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上)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用14个词讲透《论语》
播放量728.06万
孔子:人能弘道65

孔子:人能弘道

带你领略孔子的魅力
播放量1202.10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