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好的教育》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各位好。我今天手里拿的这本书名字叫作《好的教育》,作者是我们的老朋友鲍鹏山教授。欢迎鲍老师。
鲍鹏山:谢谢。
樊登:大家知道,鲍鹏山教授是讲《水浒传》《论语》的专家,但他这一次竟然写了一本专门讨论教育话题的书,叫《好的教育》。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后,击节赞叹,觉得这本书真的说出了很多我们内心的感受。大家看到这个书名以后,想问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这个:鲍老师,您认为什么是好的教育?
鲍鹏山:我可能有一点自负,我觉得自己对教育整体的功能、教育的目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我觉得好的教育一定是人的教育,就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些功能性的教育。一般人理解的教育,就是使人具备某种能力,比如考试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乃至于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能力、领导力等等。我们只是通过教育赋予孩子一种能力,这是我们很多人对教育的理解。但我对教育的理解是:教育让人本身变得更完美、更强大,使人的情感变得更丰富,理智变得更健全。这样一种主体性的、完善的教育,我觉得才是好的教育。
樊登:我举一个书里的例子。鲍老师说,咱们小时候都学过《诗经》。老师们教《诗经》的时候,会告诉你《诗经》是古代民间诗歌总集,一共305篇,由孔子整理等等。考试的时候就让你填空,一定要填对,填错就没分了。但是《诗经》真正带给人的那种感受,给人内心的陶冶、享受,却不是重点。
鲍鹏山:对,我觉得这个例子举得非常好,解释了我们刚才讲的,什么叫主体性的教育,什么叫功能性、知识性的教育。我是中文系的老师,我在大学里也是教《诗经》的。一个中文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他会对《诗经》了解到什么程度?就是你刚才讲的,他会答出:《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305首诗,分风、雅、颂三类编排,还有三个艺术手法赋、比、兴……老师们把这些知识点编成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学生们回答出来了就过关了。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们能收获什么?他们只是知道了《诗经》是什么。
但是孔子不是这样教《诗经》的。孔子是要通过教授《诗经》,让一个人发生变化。他给了我们四个字:“兴、观、群、怨”——有情怀;有观察力、有判断力;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兴、观、群、怨”这四种精神,就是我刚才讲的人的主体性。
樊登: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鲍老师的解释是唤醒,就是我们要让一个人通过教育被唤醒,要让他的内心充满生命力,产生渴望做事的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和抱负,培养他的家国情怀,这是第一项功能——不是《诗经》的第一项功能,而是教育的第一项功能。
什么叫“观”?“观”就是看,你要能够博览群书,你要能够理解艺术,理解人类文化史上的成果,要提升阅读量,提升理解能力。这是“观”的内涵。
“群”,就是你要有社会责任感、群体意识,你要有对社区、国家负责的精神,这是“群”的内涵。你不仅是为自己解决问题,更要为大家解决问题。
最后一个“怨”的解释是我没有听过的。我读《论语》读了那么多遍了,我没听过这么好的对“怨”的解释。我们过去认为,“怨”就是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发发牢骚、念一首诗等等。但鲍老师说,“怨”就是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你会对现实有一些不同意见,并且通过教育,你能够把这些不同意见恰当地表达出来。
“兴、观、群、怨”这四个字就把什么是好的教育概括出来了。您在这本书里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这四个字。
鲍鹏山:对,当时在现场做讲座的时候,我用了两场讲座来讲这四个字。首先谈“兴”,我认为“兴”是对人生命力的唤醒,让一个人有情怀,让他打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互动。现在有很多家长很困惑: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会写作文?实际上,我觉得写作文之前,要有写作文的冲动。如果一个人对世界给他的种种刺激没有反应,无法激起某一种喜怒哀乐,无法激起喜悦的、愤怒的情感,那他就不会产生写作的冲动。
所以,孩子在写作文之前,首先需要一个写作冲动。这个写作冲动就是:当我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的某一件事情在我心中唤起了某一种必须要表达的情感。这就是“兴”。
樊登:就是一种不吐不快的情感。
鲍鹏山:对,这就是“兴”。如果我们的孩子心里没有不吐不快的东西,那他就没有一个写作冲动。现在我们缺少对于孩子自身生命力的唤醒,没有让他觉得生命应该是蓬蓬勃勃的、活泼泼的。
这个“活泼泼”是什么意思?我们做一个比喻,就像一条刚从水里被钓上来的鱼,你把它扔到地上,它在地上扑腾的一种状态。这种生命力是需要在某一种特殊的环境下被唤醒的。比如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在不同的环境下,不断地通过各种教育,让他的生命达到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