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4分钟
以下为《悉达多》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今天,我们来讲《悉达多》。当年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告诉我:“这是一本应该沐浴焚香后再读的书。”这本书是在1922年的时候出版的,副标题叫作“一首印度的诗”。所以你算一下,到今年就是整整一百年的时间。《悉达多》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作家赫尔曼·黑塞,他在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去世,享年85岁。以前我们在读《悉达多》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反映读不懂,我觉得这又是翻译和注释的问题。这次我拿到的这个版本,是李雪涛教授非常认真严肃翻译的译本,而且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他用了大篇幅的文字介绍关于黑塞和《悉达多》的背景知识,就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故事。
既然是讲一篇小说,那么我们就要有一个完整的开头,所以我们从开篇开始讲。这本书分上下两部,上半部是1920年写完的,而下半部虽然篇幅并不是很长,却花了黑塞一年半的时间,在1922年才截稿。他的上半部是献给罗曼·罗兰的,因为当时“一战”刚刚结束,德国跟法国还是两个交恶的国家,在“一战”里是作战的双方。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黑塞是德国作家,但是他们俩共同的敌人是战争,他们都是反战的作家,所以他把这本书的上半部献给罗曼·罗兰。
第一章叫“婆罗门之子”,开篇是这样的:
在屋影里,在阳光下河边的小船旁,在矮柳树丛的绿荫中,在菩提树的树荫下,婆罗门英俊的儿子悉达多,这只富有青春活力的苍鹰,跟他的朋友劬嫔陀——另一个婆罗门之子一起长大。悉达多在河边净沐献祭,太阳将他修长的臂膀晒成了褐色。在玩耍之时,他身旁伴着母亲的歌声,在父亲为他讲道以及与那些学者们谈经论道,在与智者谈话之时,时光如芒果林的树影,流过他的眼前。悉达多早已加入了与智者的谈话,与劬嫔陀一起练习辩论术、思考的艺术,一起修习禅定冥想。他已经学会了如何默诵“唵”(Om)字真言,这个字中之字,在吸气的时候在心中默念,而当他全神贯注默然呼出的瞬间,他的眉间散发出纯净的精神光芒。他体认到了在心灵深处自我的本质,它坚如磐石,与整个宇宙合而为一。
这就是很多人会以为黑塞这本书的男主角是佛陀乔达摩·悉达多的原因。佛陀生活在古印度的帝王家,书中的这位悉达多是跟佛陀同时代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婆罗门的家庭,他的父亲给他做的规划,就是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婆罗门。但是,悉达多内心并不快乐,他心里有很多疑惑,觉得自己每天修习的这些方法都没法使得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的安宁。
悉达多已经开始感到内心中的不满不断壮大,他开始感受到父亲的爱、母亲的爱,以及他的朋友劬嫔陀的爱,并没有给他持久、永远的幸福,使他安宁,使他满足,使他充实。他开始预感到,他可敬的父亲和其他老师们,那些智慧的婆罗门,把他们所拥有智慧的大部分和精髓都已经传授给了他,将他们充盈的知识注入他那期待的容器之中,但这个容器并没有被注满,他的精神并没有得到满足,他的灵魂并没有得到安宁,他的心仍未得到平静。
所以有一天,悉达多就和他的朋友劬嫔陀讲:“我准备要离开。”因为他看到了一群行走的沙门(就是出家人),他希望能够通过出家的方式来找到内心真正的安宁。当他去跟他的父亲讲这件事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同意。
悉达多说:“承蒙你的允许,我的父亲。我来是想告诉你我的要求,明天我要离开你的家,去做苦行僧。我想去当沙门。但愿父亲不会反对我。”
但他的父亲坚决反对他出家,所以悉达多就默默地站在父亲的房间里,不走,也不动。他的父亲说:“你还在等什么?”悉达多只回答说:“这您知道。”他就这么默默地坚持,一直站了一个通宵。到第二天,黎明的曙光已经到来的时候,他的父亲感受到了这个孩子是非常坚定的。
父亲摸了摸悉达多的肩。
“你可以到森林里去了,”他说道,“去做一个沙门。如果你在林中证得了无上的幸福,那么你就回来将这种幸福教授给我。如果你证得了幻灭,那你也回来,……你现在去吧,与母亲吻别,告诉她你将去哪里。现在时候到了,我要去河边做早沐了。”
于是悉达多上路,去成为一个沙门,跟他一起走的还有他忠诚的朋友劬嫔陀。悉达多成了出家人之后是什么样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