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4分钟
以下为《不安的哲学》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是岸见一郎的新作《不安的哲学》。岸见一郎曾经写过一本非常受欢迎的书,叫《被讨厌的勇气》,我还讲过他的《不管教的勇气》。我讲这本《不安的哲学》,其实也带着一点不安,为什么呢?因为我担心别人说:“樊登是讲‘心灵鸡汤’的。”我经常跟大家说我不是讲“心灵鸡汤”的,你说它是“心灵鸡汤”的话,起码你得先定义一下什么是“心灵鸡汤”。但是后来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我的不安是多余的,“心灵鸡汤”就是“心灵鸡汤”,只不过得看是谁熬的。像《哲学的慰藉》这样的书,你说它是算“心灵鸡汤”,还是算哲学普及的书呢?
假如我们把“心灵鸡汤”定义为缺乏科学依据的书,那么连《论语》可能都算是“心灵鸡汤”,但是《论语》其实是智慧。而我对于“心灵鸡汤”这个词的过度敏感,可能就反映了我缺乏“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个“被讨厌的勇气”,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我只讲我认为好的书。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好书,不全是讲科学、事实的,还有一类是讲他人的智慧。他人的智慧也分高低,我们在“鸡汤”中也要去选择水平高的、质量好的。我把《不安的哲学》称作是一本宽心之书,就是读完这本书之后能够让你宽心,让你逐渐想明白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岸见一郎这一辈子干的就是这么一件事。
首先,我们看不安来自哪儿。可以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不安来自未来不可预见,但人却难免一死。对于未来的事情,我们几乎都是无法预知的,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是我们肯定会死。这就导致了我们心中常常存在不安。而在我们的人生中,变是唯一的不变,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但是我们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特别想要控制,我们明明知道无法掌控,可我们依然特别想要控制,比如控制衰老、健康、人际关系、工作成果、财务状况。而痛苦来自哪儿呢?痛苦就来自我们过度地想要控制,这就是不安的来源。
不安和恐惧很容易混淆。你心中感到害怕,这就是一种恐惧,但这种恐惧感和不安感又有些许的差别。恐惧是有对象的,就比如此刻地震了,这个地方摇晃得很厉害,你是因为地震而害怕,那这个叫作恐惧。恐惧是有对象的,比如你怕一条狗,怕一只野兽,怕财务危机。但是不安的对象是“无”,就是不安的对象是虚空的,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不安。所以这本书里有一个定义,阿德勒认为,“所谓不安,就是人们为了逃避此类人生课题而被激发出来的情绪。换言之,人们产生不安情绪的目的是逃避‘人生课题’”。
我们在人生中都要面临很多艰难的课题,对于这些课题,我们需要去面对它、体验它、经历它的不确定性。但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这样做,不想去面对那些糟糕的事,比如生老病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培养下一代产生的烦恼,等等,我们逃避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产生不安的情绪,因为不安可以作为逃避的借口。怎么理解这件事呢?比如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不想去上学,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找个借口,说自己肚子疼就行,你只要说你肚子疼,一般来讲,父母都不太会强迫你去学校。类似地,不安就是成年人的借口。当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带来的不安的时候,我们会退缩,我们会选择不做、选择回避。我们不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能拖就拖,等问题爆发出来再说,没爆发出来的时候,就不去关注它。所以说,不安成了我们逃避问题的一个借口。
有个例子是一条小狗,走在马路上的时候被一辆车撞了,虽然没被撞死,过了一段时间身体又恢复了,但是人们发现,这条小狗再走到这条路上的时候,它就不走了,它看到那个地方就害怕,就往后缩,因为它曾经在这个地方受过伤。那么,我们人类会不会因为曾经发生过伤痛,于是就像这个小狗一样退缩不前呢?阿德勒认为不会。他认为人和动物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actor(行事者),而不是reactor(反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