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人生如海,好书是帆。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这本书的英文标题叫作Why Do I Do That,就是“我为什么会那样做”。我本来不想那样表达的,但是我表现得像一只刺猬,这个刺猬里边藏着一头小绵羊。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特别有意思。
这本书讲的是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就是我们为了逃避痛苦对自己撒的谎。在潜意识中,我们不愿意直面自己遭受过的那些痛苦,心中受过的那些伤,所以我们会用其他的方式将这些伤痛呈现出来。这样会让我们显得铠甲重重,甚至会因此伤害周围的人。过度的心理防御,会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都带来相当大的困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莫名其妙的感觉”,就是我们产生的心理防御。我经常会听到很多父母跟我说:“我一看他不会做题,心里就莫名其妙地升起一股火。”实际上,不会做题和发火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你发火只会让孩子更不会做题,但是你就是莫名其妙地想发火。但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莫名其妙的事。我们讲过卡尔·荣格的一句话: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就是说我们的潜意识中有很多想法,我们自己并不知道,所以才导致我们会出现很多莫名其妙的行为,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甚至别人可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比如说,你跟你的闺密倾诉的时候,她会告诉你:“你爱他,对吧?”你说:“我不爱,我就是很讨厌他。”“不,你别装了,你就是爱他。”有可能你的闺蜜说的是对的,只是你被压抑得太厉害了。
这种应对方式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将某些想法排除在意识之外。如果这些糟糕的感受进入了意识的话,你就会觉得痛苦,所以如果你能把这些糟糕的感受排除在意识之外的话,它们就不会伤害到你。但是,“心理防御机制往往会转移或误导我们某些最强烈的情感,导致我们做出与自身需求南辕北辙的行为,不能得到真正需要的东西。这可能会带给我们自我挫败感,甚至使我们产生自毁倾向。”你会活得特别拧巴,特别纠结,永远不敢直接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是把它排除在意识之外,并且告诉自己:“其实我不需要这个东西。”就是自欺欺人。
而且心理防御有一个特点,就是只管此时此地,不管明天。我只要求我现在感受好,现在能让我对付过去,能让我不要太尴尬,能让我不会太伤心,能让我不崩溃。我只管现在,至于这种行为在未来会对我们这段关系产生什么长远影响,我想不到。这就是我们要去了解心理防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弗洛伊德提出过一个概念,叫作“阻抗”。当你在听这本书的时候,你的内心很有可能会涌起很多的阻抗,你会说“这不是我”“我没有”“幸好我不是”。这本书的作者建议,在听(读)这本书的时候,把跟自己有关的部分记下来,回去以后好好想一想,会不会这只是我们的阻抗。
在了解十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之前,我们得首先了解人普遍拥有的三种心理困扰。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这三种心理困扰来体现的。这里面有三个关于人类的陈述,大家听一下有没有道理。
“(1)人类这种灵长类动物,有着漫长的婴儿期和更加漫长的、依赖他人的童年期。”你看小马、小狗,生下来没多久就会跑了,但是人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够给自己找吃的。
“(2)为了在这个危险的世界里生存下来,我们演化出了一系列强烈的情绪反应。情绪反应系统能帮助我们在关键情况下开展应对,并迅速对威胁性刺激源做出反应。”就是说,我们的情绪要比动物多得多,很丰富。
“(3)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们始终以聚落或部落的形式共同生活,有着复杂的内部等级制度。聚落成员之间有着一种心理/情绪的内在联结,这种联结将聚落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整个种群的生存。”
你可能会觉得这三个知识蛮有意思的,都是人类学的一些小知识,但实际上这三个知识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这一生中总是要面对的三个心理困扰,我们所有的心理防御机制都是为了解决这三个心理困扰。
是哪三个困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