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时间轴
03:06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08:09 “经典”的定义是什么?
26:26 阅读经典的意义是什么?
28:43 卡尔维诺的文学地位与造诣
39:58 一代文学巨擘的诞生
你好吗?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是一本大书,它表现了整个宇宙——什么书口气这么大?它的名字就叫作《为什么读经典》。
先说一点题外话。2024年是我在帆书讲经典的第三年,每周上线一本书,迄今为止我已经讲了一百五十多本经典好书了。在做线下巡回演讲的时候,有一些书友飞了几千公里来看我,告诉我说他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听了两千多遍。他说李蕾姐姐,我现在不吃药了。我觉得好高兴。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穿西装的男人,他在我身边坐下说李老师,我听你讲书。我说,你喜欢哪一本呢?他说《小王子》。我说为什么,他说听你讲过《小王子》,我才知道自己的太太是独一无二的玫瑰花。有一次樊登老师跟我聊天,说你越来越被书友们喜欢了。
其实这不是我的个人魅力大,我要很诚实地告诉你,是我背后有那么多浩浩荡荡的经典。这意味着什么呢?比如说当你读过诗词,春天的夜晚出去散步,你看见月亮或者江水,你可能会想起《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那个张若虚看见过,李白看见过,曹雪芹和张爱玲都看见过的月亮,此刻你也看见了。月亮穿越大气层来,照耀到我的身上,原来我也是被这个宇宙等待的人。如果你有了这种感受,你就会更爱自己一点,而不会随随便便地衰老、放弃和庸俗。
比如说你听我讲了《小王子》,你读过这本书,可能你会记得我们共同喜欢的一句话,说“我一听说你下午四点钟要来,从下午三点开始我就感到快乐”。见到我以后,先齐刷刷地讲了这一句,然后当时觉得非常地动人。我们可能素昧平生,以后也不知道会不会相见,可是我竟然成了书友们愿意为我花时间的人,这是特别宝贵的事儿。
为什么呢?就是认同感。因为一句话、一本书,我们发现彼此会共用一小块心灵,这就是心灵相通的人。这种相通有什么用呢?其实,人会觉得没那么孤独,没那么冷。在过去的一年,我去了五十多个城市,参加了很多活动。在演讲的现场,有的是两三百人,也有的有五六千人,(我)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说时间不够用,选择那么多,我到底应该读什么书呢?
我的答案只有一个,时间那么少,所以只能用来读经典。为什么我敢于这么说?衡量一本书是否有价值,就是要把它放到漫长的时间轴里面去检验,它才能体现出它的平均含金量。很多的畅销书就是一时热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很快就随着岁月消散,一切犹如浮云。可是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东西是能够留下来的;那些留下来的作品,就是所谓的大书。
所以要去读大书,因为经典能够帮人打一个样子,让人照着那个样子活,朝着那个样子走,慢慢地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了。
就是因为要有样子,所以孔子念念不忘要去见老子。就是因为一场雪,王子猷雪夜访戴,划了一夜的船到了朋友的家门口,可是他连门都没敲就回来了,跟朋友连面都没有见。大家说那他在干什么?这个叫作诗意,诗意就是一种样子。也正是因为对那些特立独行者的好奇,亚历山大大帝去见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叫作第欧根尼。这个哲学家第欧根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买房,他住在一个木桶里。亚历山大就问他,站在那儿非常伟岸地说,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第欧根尼看着这位大帝高高在上,他说,麻烦你让一下,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好酷!我常常在读书的时候就在想,随便遇见哪一个,都想跟他摔碗酒,先干为敬。
所以这就是读万卷书的好处,哪怕你的生活范围只有足球场那么大,你也不会枯萎,不会油腻。那么究竟什么叫作经典呢?翻开这本书,《为什么读经典》,第一篇就是同名的这个文章。
卡尔维诺一上来就说,经典是有定义的。准确地来说,我先讲第一个定义,经典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起“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对,“重读”和“读”是不一样的,重读意味着一次一次地遇见,而正在读,也许读完了以后它并没有进入你的身体里。但是有人可能不服,因为对于经典的定义,每人都有一个答案,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事实上,因为深深地发现当代读者阅读趣味越来越浅薄化,所以卡尔维诺才写了这本书,叫《为什么读经典》。然后他也想到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所以他用了不止一个答案,从多个维度来阐释什么样的书籍和作品能被称为经典。大家猜猜,卡尔维诺有多少个角度?答案是十四个,这完全符合卡尔维诺的文学趣味和他一贯的写作风格。
如果你还不太知道卡尔维诺,我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他的一些作品,比如说《寒冬夜行人》,比如说《看不见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