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一激到底》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二师兄。
作为一个常年制作跟青少年有关节目的电视导演,我其实是一直反对家长“鸡娃”的,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特别硬,上来就火药味十足,叫《一激到底》,它有一个副标题,叫“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
单看书名,我会觉得,这是不是又是一本贩卖焦虑的书?但是当我阅读完之后,我发现它其实是一个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基于大量的采访、调查,而形成的一个调查研究报告。这本书的作者希拉里·弗里德曼,先后用了16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她的调查。她采访了95个家庭,对父母、孩子以及老师进行了172次单独访谈,获得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调查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梳理和总结,她完成了这样一本著作。
这本书一开始先告诉我们,美国的孩子们是如何开始参加竞争性游戏的,也就是我们说的那些课外班,那些训练、比赛。然后,它给我们分析了这些竞争性游戏会带给孩子们什么,也就是家长希望孩子参加这些竞争性游戏的核心动力,他们期望获得什么。后面,它又告诉我们,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是如何把这样的游戏做成庞大产业的。同时,它也很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它会告诉我们,在参与这些竞争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认为自己收获了什么,以及他们最初是因为什么来参加这些竞争性游戏的。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不管你是现在有孩子,还是将来准备有孩子,或者是你的孩子有了孩子,还是你觉得自己本身是个孩子,在这本书里,你都能够有所收获。你可以直接帮助自己的孩子,也可以间接地帮助他人的孩子。当然,你也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原则,来指导自己应该参与一些什么样的业余活动,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前提。美国是一个成功导向的社会。也就是说,在美国的价值观里边,成功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不是美国一定就不追求恰到好处呢?也不一定。但是在它价值序列里面,排位第一的是成功,这很重要。“成功”这两个字引导了美国社会家庭的主要应对方案和它的安排策略。
首先第一部分,咱们先跟随作者的介绍,一起来回顾一下美国的孩子们是怎么卷起来的。
中国的孩子们是怎么卷起来的,各位还记得吗?70后、60后就好像没有那么卷。那天我就反思,我们小时候上学,每天放学,书包一背,翻身上墙打黑枣、偷核桃、吃麦秸秆,各种玩。期末考试之前才看看书,有时候实在懒得看书了,去诸葛亮庙磕个头也行,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卷。但是真的快高考的时候,我也得认真,好好学习一下,最后也就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大学。我没觉得那个时候考大学那么费劲。
那天跟我丈母娘还在探讨这个问题,我丈母娘说:“现在考大学那么难吗?”我在说服她的过程当中,其实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在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不是所有家庭都认为我的孩子一定要上大学,因为那个时候录取率低,所以大部分的家庭觉得我的孩子没必要上大学,赶快上个技校或者上个中专、职高,挣钱就完了。也可以进工厂当工人,工人老大哥还有工作服,一年四季有劳保用品,回家还能打一壶开水,多棒。他们也没有觉得读大学有多么了不起,不是说我没上大学,我这辈子就完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绝大部分家庭都觉得,孩子如果上不了大学就完了。因为现在上了大学都找不着工作,不上大学就更找不着工作了。这让家长陷入这样的一个焦虑循环里面,所以从小就开始给孩子去讲题,去掰扯,该学习的学习,该写作业写作业,课外班、学前班、各种兴趣班一样都不能少。
但是每个家庭都这么做了以后,你会发现,大家都全力以赴去玩一个游戏的时候,这个游戏就进入困难模式了。而作者其实在这本书里边也提出了一个理念,她说,其实整个所谓的儿童的竞争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大学教育选拔制度的前移。多少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他将来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呢?你看这孩子撒尿和泥的时候挺有技法,将来肯定是上清华的料;你看这孩子撒尿和泥的时候图形挺好看,那可能上北大,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家长们想得都太早,越来越往前赶。
很多人觉得,我生孩子就是为了上一个好一点的小学,上好一点小学才更有可能上好一点中学,上好一点的中学才更有可能上好一点的大学,上好一点大学才更有可能拥有一个好一点人生,拥有一个好一点人生,我来到这人世间走一趟才不虚此行。
至于它合理不合理,咱们不做评判。有那么多人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思考,这就成了一个社会现状。这样的社会现状,就是这本书的副标题里说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