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圣哲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四大圣哲》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今天我们讲一本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名著,叫作《四大圣哲》。这本书的译者是著名的傅佩荣教授。傅佩荣教授翻译这本书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说,如果有人问他,影响他最深的是哪一本书,他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四大圣哲》这本书。而且他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每翻译完一个圣哲相关的内容,他都要休息很长时间才能够从书的内容中走出来。这足以证明这四大圣哲对于傅佩荣教授的精神有多大的震撼和冲击。
哪四个人可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四大圣哲呢?大家可能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候选人,这本书选择的四个人是苏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稣。
【哲学从哪儿开始产生的?】
那他是怎么展开追问的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苏格拉底问一个人:“什么是勇敢?”这个人回答说:“勇敢就是在战场上不要怕死,迎难而上。”苏格拉底接着问:“好,那么如果一个人看到自己的长官决策失误,他告诉长官不要这样做,这算不算勇敢?”这个人说:“这也算勇敢。”苏格拉底追问:“他没有迎难而上,为什么也算勇敢?”这个人回答:“那是因为违背长官的意志也可能会被杀,也要面临死亡的威胁,所以这也算是一种勇敢。”苏格拉底问:“那么你是说,只要是面对死亡的威胁还能够继续前行的,就算是勇敢吗?那我问你,如果一个人为了坚持真理而苟活,算不算勇敢?”
以上是我的演绎和解释。关于道德、勇敢、善良、奉献、虔诚等各种各样最基本的哲学概念,苏格拉底就是通过这样不断地追问、反复地盘问来深入探讨。有时候这会让对方愤怒。有的人会说:“我不跟你说了,你胡搅蛮缠!”但是通过这样的追问,人们往往最终能够找到一些真理的影子。所以他说,“这正是哲学之始”。
【为什么有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
鲁迅先生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很多人觉得听不懂这句话,但实际上,这和佛陀在《金刚经》里多次陈述的“我什么都没有说”“我无一法可说”一样。为什么呢?一旦你要用语言把一个道理表述出来,那它就一定到了逻辑的层面,而逻辑的层面是无法理解超越的境界的。只有在语言没有参与的时候,你才能够体会到这种超越的境界。这就是有趣的地方。很多老师都希望通过语言来传递知识和境界,但实际上语言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充其量就是个引子,最后学生能不能够感受到那个境界,就要看他自己的体悟。因为逻辑是没法表达超越的状态的。
【孔子一辈子都在追求的人生境界】
孔子把自己的所有智慧一以贯之,告诉曾子“吾道一以贯之”。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个“一以贯之”中的“一”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肯定不是曾子所说的忠恕,忠恕只是外在表象。对这个问题,很多人有不同的说法,我个人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孔子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他这个“一”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始终努力去做最佳的调整,而不是每天怨天尤人。所以孔子说自己“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这是孔子对自我的评价。
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为什么这四个人应该被大家知道呢?甚至这书里还有这么多含混不清、模糊的东西。作者说:“任何形象皆不可能绝对真确。最主要的是,塑造的原则是很容易提出来的,而到了具体实施层面永远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大家觉得我们脑海中的孔子是孔子真实的样子吗?这绝对不可能。因为孔子跟我们隔着两千五百多年,经过了那么多人的诠释,我们只能够凭感觉去猜测。所以孔子只有一个,但是每个人心中所映射出来的孔子却有千千万万个。苏格拉底也一样,佛陀也一样,耶稣可能也一样。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这四大圣哲能够让我们超越现实生活,去思考作为一个人可以思考的最终极的那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