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亲密关系:探索自我,勇敢去爱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一生的亲密关系》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王璟峰。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本关于亲密关系的书。
关于亲密关系的书籍汗牛充栋,在帆书APP当中也介绍过不少很有见地的书籍。那么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这本书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直指亲密关系的核心问题——要获得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各位,不妨暂停一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对亲密关系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怎么样,有答案了吗?
一、背景介绍
我曾经问过身边很多朋友这个问题,结果惊人,超过80%的回答都指向了同一个因素,那就是遇到一个对的人。我想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看了太多的言情剧和恋爱综艺,见过了太多遇人不淑的悲惨故事;另一方面,现在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交友软件也在不停地暗示着我们,好像只要不停地滑动页面,就会遇到更好的爱人。
所以我们对于伴侣的期待越来越高了,希望伴侣是专注地爱我的人,也是可以让我着迷的人。希望伴侣是志趣相投的朋友,无话不谈的知己,事业有成的伙伴等等。
确实,在亲密关系当中,要遇到一个对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个答案,会觉得有点不对劲。因为遇到什么样的人,并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完全掌握的。它需要一些命运的安排,机缘巧合。
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爱情中最重要的部分寄托在等待一个对的人出现,其实是很无力的。这个观点也没有太多的指导价值。进一步分析,如果我们缺少对自己深入的了解,也缺少对爱情、对生活深刻的认知,我们怎么判断遇到的人是对还是错呢?我们会不会反而选择了那个错的人,而错过了对的人呢?
再进一步,即便我们足够幸运,选到了那个对的人,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本身不能够与他同频共振,我们怎么保证不会失去这个对的人呢?
所以在亲密关系当中,如果一味地向外追寻,其实是走入了误区。因为外部的环境和人,我们是无法控制的。我们真正能够控制的,是我们决定把什么东西带入到这段亲密关系当中去。
所以亲密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可能不在于向外追寻,而在于向内求索。那么应该求索什么呢?是不是说我们就不要对伴侣有期待,一味地追求自己内心的修养就够了呢?
其实也不是。这本书给我们的答案是,亲密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自我觉知。通过自我觉知,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一种好奇、勇敢、富有同情心的链接。
那么什么是自我觉知呢?在亲密关系当中,自我觉知它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是挖掘原因,第二是正确选择。
第一个层次挖掘原因,就是说要感知到在当下的情境当中是哪些因素导致我做出了目前的行为。而第二个层次正确选择,是分析在当下的情境当中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换句话说: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我应该怎么做,然后用理性去要求自己改变行为惯性,做出那个正确的选择。
当然,不论是第一个层次还是第二个层次,都包含了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认知现状。也就是说我能够准确地感知到我身处于怎样的环境,面对着怎样的待遇。
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的标题叫作《一生的亲密关系》。它还有一个副标题,叫作探索自我,勇敢去爱。当我们走过艰难的道路去探索自我,形成自我觉知之后,我们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段感情当中去,也可以勇敢地拥抱这段感情。
所以你看,这本书很有趣。它明明讲解的是亲密关系,但是它的四个章节分别叫作自我反思、自我意识、自我表达和自我延伸,全部都是向内求索,建立和自己内心世界的链接。
当然,这种链接并不是说我们要频繁地自省,甚至要内耗。恰恰相反,这种链接首先要教会我们的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建立一层保护膜,确保自己永远都懂得关爱自己。我们要明白,能爱好自己是爱好他人的前提。
需要说明的是,亲密关系其实并不能够直接跟婚姻划等号。不论你是否决定结婚,亲密关系都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所罗门女士。她是美国西北大学著名的心理学系的教授。她在西北大学开设的关于爱情和亲密关系的课程一直广受欢迎。同时,她也是一名非常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为很多在亲密关系当中出现问题的伴侣提供过帮助。
好,如果你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走过一段艰难但是很有价值的构建自我觉知的旅程,那么现在我们正式走进这本书《一生的亲密关系:探索自我 勇敢去爱》。
书中的四个章节,自我反思、自我意识、自我表达和自我延伸,可以归纳成前面提到的自我觉知的两个层次。
二、挖掘原因
第一个层次是挖掘原因,找到是哪些因素导致我们做出了当下的行为。
2.1过往经历
这种对于原因的挖掘要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个维度是从过往经历当中来挖掘原因。一个人的过去塑造了他体验当下的方式,也塑造了他对待亲密关系的方式。
2.1.1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人们的影响非常大。几乎每个人爱情的第一课都是从原生家庭当中学到的。父母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将成为一个人学习亲密关系的第一个模板。我们从中学习如何接受爱,如何表达爱,如何处理分歧和冲突,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等等。
如果一个小孩子他的父母之间关系并不融洽,他也许会告诉自己,我长大之后千万不要像爸爸妈妈那样。但遗憾的是,耳濡目染的影响是巨大却不易察觉的。如果不能正确治愈这种不良家庭氛围造成的伤口,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会重复父母的相处模式,或者走向相反的极端。
那么怎样才能治愈这种从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当中造成的伤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