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如何找到想做的事》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刘蔚涛,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我找了很久的书,叫作《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对很多人来说,人生两大最重要的事,一是找到最喜欢的那个人,二是找到最想做的那件事。面对职业选择和事业发展,每个人都有迷茫的时候,有的人甚至长时间地迷茫。我在做职业辅导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对面的人说自己迷茫,不知道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因为我没法帮助他,没有方法论。
不管是正在求职的大学生,准备跳槽的工薪族,还是要重返职场的宝妈,可能都会面临职业选择的迷茫。别人说,你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者你要找个自己擅长的领域,更容易上手。这听起来都没错,但是到底什么是喜欢的事,什么是擅长的事,以及怎么识别喜欢的事,怎么发掘擅长的事,却好像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我分享了很多关于职场和个人成长的书。对于“如果我正在做的工作不是我喜欢的,或者不确定是不是我喜欢的,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没有能够找到直接的答案。我曾经分享的那本《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和稻盛和夫的《特别认真地生活》这两本书,碰触到了这个话题,但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曲线救国”。他们的建议是先认真做好手上这份工作,把它变成擅长的事,从中获得成就感,然后它就会变成你喜欢的事。这种工匠思维的逻辑没有错,也很适合大多数人的状况。
但是,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挖掘出来想做的事是什么?不管能不能真的去做,但是至少我自己知道我想要什么。今天终于找到了这本书,能让我们系统化地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清晰的认知和规划的一本书,我迫不及待地要分享给大家。这本书不厚,大家可以看到,但是介绍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步骤,甚至是工具模板,拿来立刻就能用,这是非常实用的一本书。
这本《如何找到想做的事》,虽然在日本出版的时间是2020年,但是到了2024年的6月才在国内翻译上市。作者叫八木仁平,他早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早稻田大学是日本最好的大学之一。毕业之后,他曾因为找不到工作的意义而陷入抑郁情绪。为了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他就埋头研究自我认知法,他自己也成为这个方法论的受益者。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在博客上,累计浏览量超过了2600万,他自己的主业也变成了他真正喜欢的自由撰稿者和职业咨询顾问。
在大一的时候,八木仁平在一个便利店打工,做兼职。工作看起来其实挺轻松的,而且每个小时有1000日元的报酬,按照咱们现在的汇率就是差不多50块人民币,在当时的日本那是相当高了。但是他做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这钱也没那么好挣。他要负责摆放货物、出售邮票、准备一些小的食品、制作饭团,还要去取洗好的衣服、去学使用电子货币等等。尤其是一整面墙摆放着上百种不同品牌、规格的香烟,他要在瞬间选出顾客要的那个牌子,然后准确无误地递给收银台面前的那个顾客。这样的工作让他觉得非常痛苦,度日如年。
他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我要为了1000日元来出卖自己的一个小时呢?其实我可能知道答案,因为穷。那没过多久呢,便利店的老板给他打电话,让他不用来了,把他辞退了。他本来去打工之前挺看不起这工作的,他不明白竟然有人愿意把时间都浪费在这种谁都能做的工作上。结果连这种简单的工作,他都被炒鱿鱼了,他不知道怎么安慰自己。那段时间他就特别消沉。如果不打工,只靠父母寄来的生活费,他的日子就会过得很困难。但是打工,连一个便利店的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他实在想不到还可以做什么工作。
于是他就在网上闲逛,闲逛的时候呢,发现了一个叫作优势诊断的网站。他就死马当活马医,付钱做了这个诊断。从结果上来看,他非常不擅长做那种固定的工作,在需要和初次见面的人以及多个人交谈的时候,他会觉得很累。他讨厌听别人的指示,等等这些,这都是他不擅长的工作。而他的优势在于什么呢,善于出点子,善于做需要动脑子的工作,善于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想法,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他完全不觉得累。
于是他就发现,在便利店打工被开除只是因为这份工作不适合他,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做不好工作的失败者。所以他就恢复了自信。恢复自信之后,他接下来就想,什么样的工作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因为他擅长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就开始写起了博客。他对着电脑写文章的时候非常开心,完全不觉得痛苦,所以他能够坚持下来。而他在网络上发表的第十篇文章就已经有超过一万的浏览量,他慢慢地能够通过博客挣钱了。一开始是每个月三千日元,就是相当于原来三个小时打工挣的钱。后来是一万日元,半年之后,每个月就能挣到九万日元,这比在便利店打工赚得多得多了。一年之后,他的月收入就超过了一百万日元,就是差不多月薪超过五万元人民币。在上大学的时候他就能挣这么多钱,所以当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就直接经济独立了,压根没有什么找工作的压力。
他说,做不擅长的兼职只会感到疲惫,不会有任何收获。做自己擅长的事,就能立刻愉快地取得成果。所以我们在思考职业发展的时候,有的时候感觉到迷茫。迷茫的点通常有两个:第一个是想做点什么事,但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迷茫;第二个是压根啥事都不想做,就想躺平,但是隐隐又觉得这样似乎不太对,也没有这样躺平的机会,所以迷茫。
这两种迷茫,其实都是因为没有找到想做的事。但极少有人真的什么事都不想做。有的时候是不确定想做什么,就干脆说,我其实什么都不想做。还有的时候,是想做的事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比如说想玩游戏,不想上班;比如想裸辞,到处去旅游转转……但是你如果这么说,就容易引起别人异样的目光,所以干脆说“我什么都不想做”。
按照本书作者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藏于心底的想做的事,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识别和发掘出来。找工作、创业、跳槽,这些其实都只是为了实现自己想做的事的手段而已。我们应该首先确定什么是想做的事。所以作者的整个的方法论就叫作自我认知法,它包含两个公式和三大支柱。
一、什么是真正想做的事?
那在具体介绍方法论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直以来,是什么阻碍我们找到想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