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孩子世界的100个问题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8分钟
以下为《打开孩子世界的100个问题》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各位书友大家好,我是二师兄。很高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想讲这本书,跟放假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很多的网友的口中,管放假叫作“大型灾难现场”,管开学叫作“神兽归笼”,谢天谢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反差呢?难道跟孩子在一起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很多家长说,你不懂,因为要长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你不给他找事,他就给你找事。所以你一定得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样让他没有时间给你找事。
那其实很多家长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其实跟孩子一起聊聊天,也是非常有意思,而且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样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非常直接,就叫作《打开孩子世界的100个问题》,它还有一个副标题,叫作《有趣的亲子对话魔法》。其实在我看来,它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更直接,也更准确的名字,叫作“拯救亲子关系的谈话指南”。至于为什么,慢慢听,您就知道了。
我做过二十多年儿童电视节目,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对话。跟孩子对话真的好开心,他们的天马行空,他们的童言无忌,他们的那种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总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而且总是能够让人开怀大笑,甚至还能带来启发。这是一个特别开心的过程。我的工作里,还有一部分是带着孩子和家长们进行长途旅行。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方便我跟他们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交流,这个更开心。
在整个过程当中,给我带来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有二。第一,很少有不善于聊天的孩子,多的是不善于跟孩子聊天的大人,也就是无聊的大人。很多孩子不是不爱聊天,他只是不爱跟没有意思的大人聊天,或者是不愿意跟那些没意思的人聊没意思的话题。
太多的家长在日常跟孩子的生活当中,是缺乏高质量交流的。咱们这儿一定要强调高质量交流。很多家长其实现在已经知道高质量陪伴很重要,那高质量陪伴就需要高质量的交流。这个“质量”是画等号的。很多家长跟孩子的日常对话通常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叫发布指令,第二个目的是索取信息。比如说,快点,走了,停下,别动,小点声,看着脚底下,这不能吃……这些都属于发布指令。那今天老师批评你没有?今天有没有跟小朋友打架?你吃饱了没有?你饿不饿?你们几号考试?这次考得怎么样?排第几名?你们班九十分以上的有几个?这些就属于索取信息。
我说得再坦率一点,大部分亲子关系不融洽的家庭,都是因为缺乏高质量的沟通。也就是说,大部分亲子关系不融洽,恰恰是家长缺乏跟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导致的。家长的逻辑是,因为我是爱你的,所以我说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既然我是为了你好,你就应该听我的。你不听我的就是你不对,你不对还不允许我发脾气吗?家长还说,你看我一发脾气,你不就听了吗?所以结论如下:我可以以爱的名义发脾气,而你必须接受。这是强盗逻辑吧?这个逻辑我想想都让我害怕到发抖。其实它看上去逻辑是圆过来了,但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孩子的认知规律。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原来葛优演的一部电影,这个电影叫《不见不散》。当时旅居在美国的葛优在教一群生在美国的华人小朋友说中文。教的是什么呢?教的是“你好,吃了吗?没吃回家吃去吧。”这时候就被徐帆看见了。徐帆是那个学校的校长。徐帆就批评葛优说:“你这没正形,你怎么教孩子这个呀?”葛优当时就说了:“这帮孩子中国话还说不利索呢,我教他《荷塘月色》,他也得听得懂啊。”这就是认知规律。
孩子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爸爸妈妈是不是爱我的呢?其实最基本的信息就是行为和语言。当然,行为包括表情。那些触及心灵的含辛茹苦,孩子们且意识不到呢。就算您心里有再浓重、再浓烈的爱,说出口来的全是批评、指责,甚至是羞辱,再配上紧锁的眉头和怒目圆睁,孩子能从里边读出爱来吗?恐怕不能。这就是亲子高质量沟通的必要性。
亲子关系紧张,很多时候就是缺乏高质量沟通带来的。而亲子关系紧张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求知欲和社交能力。
很多家长会问,我们家孩子总是不自信,怎么办呢?我们家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呢?我们家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呢?其实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果,而不是因。它们都可以追溯到亲子关系里去。亲子关系的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经常说,家长们一定要知道,孩子听你的不是因为你说得对,而是因为他爱你。真相就这么简单。而高质量的沟通,就是爱直接的表达,也是亲子关系的“金钥匙”。
我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其实这本书对大多数年龄段的孩子都适用。不管是小时候的孩子,还是长大以后的孩子。因为太多的成年人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也存在不少问题。我有一次陪我父亲去医院看眼睛,旁边一个大概六十岁的孩子带着一个八十岁的母亲,两个人在那儿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这个老母亲就跟这个孩子说:“你得管我,我把你生下来,我把你拉扯大,你娶了个糟杆子媳妇,你不能不管我。”然后那孩子说:“我没说不管你,谁说不管你了?我这不是陪你来医院了吗?”两个人的情绪都非常激动,而且讨论的其实都是特别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我当时就想,这本书对于成年以后的亲子关系依然适用。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德国人,叫作乌里珂·杜普夫纳,生于1968年。她本身学的是心理学,毕业之后就成为了少儿心理治疗师,侧重实践中对父母的培训。她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在和孩子的良好对话中,父母能做些什么。第二部分晋级了,叫作“完成富有挑战的沟通”。第三部分则是列举了一百组精心挑选的问题,供大家随意挑选。在前边两部分理论的指导之下,参考第三部分提供的话题,可以帮助父母完成和孩子的高质量沟通。





